全国服务热线:400-6263-721

位置:福州东方启音康复训练机构 > 学校动态 > 自闭症儿童为什么不会做游戏

自闭症儿童为什么不会做游戏

来源:福州东方启音康复训练机构时间:2023/12/13 15:08:08

  大家都玩过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吧?你认为以下哪个说法是正确的呢?

  A说法:小朋友在生活中认识了老鹰,认识了小鸡,并了解老鹰饿了要吃掉小鸡的自然规律,就能明白【老鹰捉小鸡】的游戏规则了。

  B说法:小朋友不认识老鹰和小鸡,但是可以通过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来认识老鹰和小鸡,以及老鹰饿了吃小鸡的自然规律。

  A和B哪个正确?

  如果你选择了A,就代表先有认知理解,再玩游戏。

  如果你选择了B,就代表先玩游戏,再通过游戏学认知理解。

  实际上,B在现实生活中根本行不通。

  这也就是我们本文要讨论的要点:

  必须现有基本认知理解,才能明白游戏规则。

  没有认知理解,就没法玩游戏。

  游戏是认知理解的泛化,而非学习方法。

  想要在没有认知理解前提下,

  通过游戏改善社交,是行不通的。

自闭症儿童为什么不会做游戏

  2 皮亚杰:游戏的三个阶段

  当代心理学家让·皮亚杰(jean piaget)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发生认识论,浸透了他对人类智慧发展之谜执着的探索和追求。近100年来,儿童心理学发展的大树,都是以皮亚杰理论作为枝干而蓬勃发展的。

  基于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儿童游戏理论对自闭症儿童社交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中,重要的游戏发展观点是:儿童游戏水平是基于儿童认知水平发展而来。即,儿童游戏能力并非某种单独能力,而是基于儿童此时的认知理解能力而产生的。

  举例,0-1岁的儿童,处于感知运动阶段的认知水平,其游戏能力特点为感官及运动游戏。此时,儿童由于认知水平限制,不可能会玩丢手绢等规则性游戏。

  皮亚杰的游戏理论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阶段决定了他们不同的游戏方式。

  皮亚杰提出了三种类型的游戏:练习性游戏、象征性游戏和有规则的游戏,它们分别与认知发展的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和具体运算阶段相对应。

  3 级阶段:练习性游戏

  它是一种较初形式的游戏,是在感知——运动水平上出现的的一种游戏,而且日后仍部分地保留着。

  它不包含象征主义或任何特征的游戏方法,而是在适应过程中重复着所习得的活动,以取得欢乐。

  在婴儿期,练习性游戏的种种特定方式是随着初级、二级和三级循环反应的顺序发展而出现的。较初只是一种模仿性的行为,还不能称之为游戏。例如儿童偶然发现了别人摇摆一个悬挂着的物体会发出音响,他较初重复这个动作是为了适应它并了解它,但这还不是游戏。在此以后,他就一再摇摆这物体,这样的行为就变成了游戏,他重复这种行为模式是为了单纯的“功能性快乐”。

  按照皮亚杰的见解,练习性游戏所以能产生乐趣,在于儿童感觉到他能控制自身,控制环境。在感知运动发展阶段可以看到,儿童往往带着愉悦表演、练习新获得的运动技能,沉溺于自己的能力、信心都在增长的感觉之中。

  4 第二阶段:象征性游戏

  它在幼儿期达到发展的高峰。

  皮亚杰认为,3岁前儿童的游戏主要表现为自我模仿和模仿他人的简单动作。如在游戏中重视自己的动作,让玩具小狗当小孩(他自己),自己出声替小狗哭。用手指着报纸念念有词,假装读报,等等。

  3岁以后,儿童的游戏明显地出现象征性的组合,不再是单个动作的零散的模仿,游戏有了情节。比如玩“娃娃家”时,把家里的人物和有关的活动都联系起来。幼儿游戏中的象征性活动是个体性的,儿童可以根据自己当时的意愿,任意确定“信号物”,这种活动正适合于幼儿表征活动的特点。

  皮亚杰说:“在这阶段的儿童开始需要一种自我表达的工具,即是一个由他构成的并能服从于他意愿的信号物体系,这也就是作为象征性游戏特征的象征体系。这些象征虽借助于模仿作为一种工具,但并非用以正确地描绘外界现实。……而且通过象征性‘语言’,使同化作用成为可能(并得到强化),而这种象征性语言是个体自己发展形成的,且能按自己的需要加以改变。”

  也就是说,儿童可以脱离当前对实物的知觉,以表象代替实物作思维的支柱,进行想象,并学会用语言符合进行思维。例如:用一块积木当作“肥皂”洗手,也可以当作“汽车”驾驶等等

  5 第三阶段:有规则的游戏

  它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逐渐取代了象征性游戏。

  它以规则为游戏中心,摆脱了具体情节,用规则来组织游戏。真正的有规则游戏,如排球、田径赛等,到后才能进行。皮亚杰认为,进行这种类型的游戏,变得更能适应真实环境,服从真实世界的规则和顺序。因此,它表明儿童达到了能更好地将自己的思维顺应真实世界的阶段。

  在皮亚杰看来,游戏的规则来自集体对娱乐活动的组织,从而带有一种社会责任感。同时,儿童不经过推理上的努力是不能制订并应用规则的,有规则的竞赛要求实际参加游戏的儿童具有相应的智力水平。

  也就是说,如果儿童的智力达不到一定的水平,他们是无法理解并遵守规则,更谈不上共同制订规则了。

  也许更重要的是,在有规则的游戏中体现出来的社会性行为的规范化反映了儿童参与有规则的或由规则支配的社会关系的能力,同时,也为儿童积极的交往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毫无疑问,有规则的游戏对儿童社会性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6 总结:游戏是认知理解的泛化

  综上所述,

  只教认知理解不教游戏,则会导致认知理解不能得到有效泛化。

  只教游戏不教认知理解,则会丢失支撑游戏的基础,导致游戏也玩不明白。

  我们需要根据儿童认知发展的水平选择、组织相应的游戏活动,注意儿童游戏内容如何随着儿童的认知能力发展而变化。

  认知理解是基础,游戏是其泛化过程。

  7 如何教儿童做游戏?

  先将游戏中单独的心智能力拆分教学,

  然后将其在游戏中综合运用。

  10个心智关系包括:

  01:动作关系

  02:属性关系

  03:抽象关系

  04:空间关系

  05:数量关系

  06:时间关系

  07:逻辑关系

  08:因果关系

  09:情感关系

  10:自我意识

领取试听课
每天限量名额,先到先得

尊重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与链接:http://www.peixun360.com/6154/news/690176/违者必究! 以上就是福州东方启音康复训练机构 小编为您整理 自闭症儿童为什么不会做游戏的全部内容。

温馨提示:提交留言后老师会第一时间与您联系!热线电话:400-6263-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