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服务热线:400-6136-679

位置:芜湖康语特殊儿童康复机构 > 学校动态 > 孤独症孩子不会社交、有分离焦虑

孤独症孩子不会社交、有分离焦虑

来源:芜湖康语特殊儿童康复机构时间:2023/3/4 16:07:50

  很多孤独症儿童的行为问题,可能是因为缺乏物体永恒性哦~

  先来举几个例子吧:

  乐乐在玩球的时候,不留神把球滚到沙发底下了。乐乐可能会觉得这颗球就永远不在了,也不会尝试去寻找,而是拿起下一个在眼前的玩具。

  乐乐去上幼儿园,但是每次都不肯放妈妈走。可能是因为乐乐有分离焦虑,但也可能是因为乐乐以为,妈妈走了以后就再也没有妈妈了。

  乐乐睡觉定要把第二天的衣服拿出来摆放好,其一是因为他倾向于可预期、可控的事情。同时也是因为,看不见第二天要穿的衣服,乐乐会觉得要没衣服穿了。

  家长们是否有遇到过类似以上这些例子呢?这些行为在孤独症儿童里面是常见的,但是好像我们并没有从物体永恒性这个角度来分析过这些行为。小星想要澄清一下,以上这些问题不一定全是因为孩子缺乏物体永恒性造成的,也可能存在其他因素。

  艾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孤独症顾问和教师,同时她也是一位孤独症人士。她将学术技能和知识与她个人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帮助了很多家庭了解谱系的含义,以及谱系和非谱系群体的生活有何不同。她强调了物体永恒性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用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孤独症儿童的行为。

  什么是物体永恒性?

  物体永恒性(objectpermanence)也称“客体性”,是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理论术语。一般儿童在1-2岁的时候,就会形成对物体永恒性的概念。举例,一个玩具在视线中消失,儿童知道这个玩具还是存在的,并不是真的“消失”了。这个概念是不需要刻意地去教的,随着孩子认知能力的发展,他们会自然而然地掌握。但对于部分孤独症儿童来说,因为大脑发育迟缓,很多技能都无法自然获得,其中就包括物体永恒性。

  家长可以在家做个小测试。在孩子面前,拿一个他喜欢的玩具,用毯子把玩具盖住。看看孩子的反应。如果孩子会把毯子掀开,就说明他已经掌握了这个概念。如果孩子没有掀开毯子,就说明孩子可能还没有掌握这个概念。

  如何理解和培养物体永恒性?

  物体永恒性的概念不只是单纯地让孩子知道,物体是永恒的。它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尤其是在社交场景当中,比如我们的肢体语言、比喻、开玩笑和闲聊等。要理解物体永恒性需要从三个角度出发,孩子需要在认知上能学会探究问题,看到整体画面的能力,并认识到其他可能性。

  01

  思考问题的能力

  孩子会有分离焦虑是很正常的,尤其是刚上幼儿园的时候。对于孤独症儿童来说,他们也可能存在物体永恒性的问题。他们会以为妈妈走了就再也见不到了。所以孩子哭时,家长不能简简单单地安抚他们的情绪,或者是靠分散注意力的方式来解决。

  孤独症儿童比一般儿童更需要理解为什么妈妈走了,为什么要待在幼儿园,妈妈还会回来的道理,这个过程叫做思考问题。遇到问题时,孩子需要有思考“为什么”的能力。比如错过了一班公车时,一般孩子会问妈妈,为什么公车没来。而孤独症的孩子可能不会去想“为什么”。这时候就需要家长来引导,公车没来可能是因为车子出发晚了、开得慢或人太多了。

  Tips:在幼儿园和妈妈分开的时候,妈妈可以对孩子说“妈妈要去上班了,你是来幼儿园交朋友的。妈妈下午三点来接你,我们还会再见的”。和孩子增加好时间并尽量避免迟到。妈妈还可以在中午的时候和老师发条语音给孩子听,“宝宝,妈妈在上班,妈妈下午三点回来接你哦”。通过这样的方式再次刷一下自己的存在感和增加会再次见面的概念。

  02

  看到整体画面的能力

  家长们有没有听到过这样一种说法,孤独症患者“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是指孩子只能看到细节,无法看到整体的画面。尤其是在社交场景中,比如妈妈会捏捏孩子的小脸,开心地说“小笨蛋”。对于孤独症孩子来说,他只能集中注意力在一个东西上。他听到了“小笨蛋”会以为他就是笨蛋,因为他无法同时听你说话和观察你的肢体语言以及面部表情。这也是缺乏物体永恒性的一种表现。妈妈就需要避免用比喻、挑逗和开玩笑等语言。

  Tips:如果想要孩子认真听你说话,就不要过多地奢求他同时和你进行眼神交流。

  03

  看到其他的可能性?

  孩子玩球的时候,找不到球就不玩了。其一,是因为孩子没有向前思考的能力,不会去思考为什么球没了。其二,家长要引导孩子发现其他的可能性,球在哪里?会不会在沙发底下、在桌子底下。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艾玛约了一个朋友出去吃早餐,但那之前她一直以为要吃了早餐以后才能出门。她才领悟到,早餐可以出去吃,这家餐厅不好吃就可以换一家。对于谱系群体来说,这些对我们来说很平常的事情都是需要一一引导。

  物体永恒性小游戏

  下面,小星来推荐一个物体永恒性相关的小游戏

  躲猫猫阶段一

  在一个没有干扰的环境下,妈妈用一块布遮住脸,然后又露了出来。孩子的注意力在这段期间都是停留在妈妈的脸上的,同时他也能明白妈妈只是暂时的“消失”。这样是锻炼物体永恒性很好的一个办法。妈妈也可以和孩子互换,让他和你躲猫猫,同时要做出积极的反应。

  躲猫猫阶段二

  用一块或者两块布,在孩子的面前盖住玩具,停顿足够的时间让孩子反应和思考“玩具去哪啦?”。前提是,这个玩具是要孩子感兴趣的玩具。藏起来之前,要先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然后妈妈可以提高难度,从一块布到两块,再到三块。

  躲猫猫阶段三

  用一条大毯子,在孩子面前盖住玩具。前提同上,要先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和用孩子感兴趣的玩具。然后让孩子去找。如果孩子没找到,妈妈可以尝试换小一点的毯子。

  Ps:这个游戏不需要花很长的时间,可以每天抽取一点的时间和孩子来玩。孩子成功找到玩具时,要做出正面回应哦~

领取试听课
每天限量名额,先到先得

尊重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与链接:http://www.peixun360.com/7986/news/600791/违者必究! 以上就是芜湖康语特殊儿童康复机构 小编为您整理 孤独症孩子不会社交、有分离焦虑的全部内容。

温馨提示:提交留言后老师会第一时间与您联系!热线电话:400-6136-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