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服务热线:400-6136-679

位置:南京鼓楼康语儿童言语社交康复中心 > 学校动态 > 认知训练

认知训练

来源:南京鼓楼康语儿童言语社交康复中心时间:2023/8/23 9:49:42

  人的认知发展绝不是孤立的,而人的发展又具有明显的阶段性、渐进性;人的心理实质乃是移置在内部并成为个性的机能及其结构形式的社会关系的总和。

  在对自闭症儿童的认知发展过程中,我们既要把握与之心理发展阶段相适应的教育教学内容的安排,即符合相应的认知水平和特点的内容;更要注意引导他们向更高层次发展。


  一、注意形象直观的教学。

  在正常儿童的发展过程中,低龄儿童的教育总是从形象直观教学入手的,这是由儿童认知的一般规律(由远及近、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所决定的。

  由于自闭症儿童是“长不大的婴儿”,所以更具有低龄儿童认知的一般特性。

  根据自闭症儿童一般认知过程中,具体形象性占优势的特点。在他们各种心理活动的有意性(有意注意、有意记忆)还没有充分发展起来,对行为的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的情况下,教育教学尽可能注重直观形象性、生动趣味性。

  二、注意引导性发展

  引导性发展就是要根据自闭症儿童的认知规律,注重对他们迁移功能的开发与发展。

  在引导性发展中,教师和家长首先要考虑的是,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必须符合自闭症儿童的心理年龄和认知特点。其次,必须注意教材内容的内在逻辑性,做到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较后,必须注意提高自闭症儿童的自信心。

  三、注意引导自闭症儿童对具体事例的观察

  在正常儿童的认知发展过程中,首先通过对类比和序的认识,然后再建立诸如数及基本运算、空间、测量、空间、因果关系、运动和速度以及对社会的认知等等。

  正是由于有“序”,才使世界变得可以预测。对于这些,儿童们并不知道,但是作为教师,必须依据这一规律来组织我们的教学。正常儿童的认知发展是这样,自闭症儿童的认知发展同样也是这样。

  因此,我们必须针对自闭症儿童的认知特点,遵循儿童认知发展的规律来设计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进度,组织我们的教学。

  四、要十分重视和加强自闭症儿童的语言发展

  自闭症儿童的语言多半为儿童较初的非交流性言语,也称为自我中心言语。自我中心言语有三种表现形式:仿说;独白;集体独白。

  2岁前儿童智能有真实事物的心理意向。儿童看东西、抓东西,把他们同化到正在形成的心理格局中,但还不具备把这些符号转化为词的能力。

  大约2岁,儿童开始能思考,他开始用他听到的词来标志周围环境中他感兴趣的事物。而儿童此时所用的词通常是非常奇怪的、不正确的。此时,儿童能够把过去的经验和词联系起来是非常有限的。

  儿童一旦开始把客体同词联系起来,也就促进了语言的发展。实际上,自闭症儿童语言发展也离不开这一规律,因此我们必须引起高度的关注。

  儿童的社会性言语是在自我中心言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在自闭症儿童的语言发展上,我们必须重视他们自我中心的发展。

  五、要积极引导自闭症儿童参加社会活动和实践

  人的思维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不断得到发展的。

  在自闭症儿童的教育康复过程中,我们旗帜鲜明地反对封建式教育,提倡开放式的教育康复。

  作为教师要积极组织他们参与和参加一些社会性活动好社会实践,这不仅有利于他们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同时也有利于他们发展他们的认知。

  一、认知能力的定义

  认知能力是指接收、加工、储存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它是人们成功的完成活动较重要的心理条件。包括知觉、记忆、注意、思维和想象的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加涅提出3种认知能力:

  1)言语信息(回答世界是什么的问题的能力);

  2)智慧技能(回答为什么和怎么办的问题的能力);

  3)认知策略(有意识地调节与监控自己的认知加工过程的能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3—5岁是儿童认知能力发展的关键期。

  孤独症儿童的认知训练应以认知发育规律为依据选择训练内容,借助图形、数字、符号及文字等训练材料,培养与提高孤独症儿童的多项认知能力。

  二、孤独症认知理论

  1、心理理论缺陷理论

  TOM能力是个体对自己和他人心理状态(如需要、意图、感觉等)的认识,并由此对相应行为做出因果性解释和预测的能力,它是社会认知和人际交往的基础,对人类个体的正常生活交往十分重要。

  TOM能力的缺失-----解释孤独症患儿的社交障碍(如被动交往、不会撒谎、固执、移情能力差等。)

  2、执行功能障碍理论

  个体在实现某一特定目标时,以灵活、优化的方式控制多种认知加工过程的认知神经机制。(如计划、抑制、控制、注意)

  执行功能障碍假说-----解释孤独症儿童的刻板行为。(如反复的开关门、保持抽屉关闭,重复的做某个动作。)

  3、弱中枢性统和理论

  中央统合性指使前后联系的信息组合成一幅大的图画,而忽略细节。

  孤独症是一种以信息加工不完善为特征的认知障碍,特别是无法依据上下文信息构建含义。弱中枢性统和理论-----解释交流障碍、智力结构的不平衡。(如孤独症儿童认识很多汉字,却不能理解由汉字组成的句子或故事。)

  三、孤独症儿童的认知特点

  1、认知方式:认知能力差,大多数患儿是场独立型的,对外部事物的认知是有限的、被动的。

  2、认知兴趣:A、对物体的某些特征感兴趣,反复触摸某些“光滑”物体的表面。B、由于缺乏变化和想象力,患儿经常坚持重复刻板的游戏模式。C、他们不肯改变其原来形成的习惯和行为方式,难以适应新环境。

  3、认知水平:70%患儿智力落后,有些儿童可能在某一方面具有较强能力。多数患儿记忆力较好,尤其在机械记忆方面。

  4、认知时间:孤独症儿童对于自身感兴趣的事会长时间的不转移注意力,但对家长或老师要求他们学习的东西则较容易产生厌倦情绪,尤其一些抽象的属性根本无法理解。

  四、孤独症儿童认知训练

  1、 发展感知能力 -----促进认知能力发展的首要环节,包括视觉认知(辨别颜色)、听觉认知(辨别声音)、触觉认知(感受冷热),主要增进感知觉的反应能力,扩大感知觉的范围,记住感知的内容。

  2、提高思维的运用能力------对相同的物体进行归类,在家长和老师的指导下完成连贯的动作,会寻找丢失的东西,能够记住物品、地点的名称,能够请求帮助,能够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五、基础认知包括11个方面

  1、命名(这个事物的名称)

  掌握150种命名量,主要从身边常见的事物作为切入点。例如:蔬菜,水果,动物,家用电器,交通工具等等。

  2、配对

  1)实物与实物配对

  2)实物与卡片配对

  3)卡片与卡片配对

  3、模仿(是一切学习的基础)

  1)大动作模仿:拍手,举手,拍腿,拍肚子……

  2)精细动作模仿:(小肌肉)

  3)声音模仿:啊,窝,额……

  4)仿搭积木:A.一次一块 B一次2块 C一次搭完 D镜面仿搭(不让孩子看到)

  4、物品的功用(功能)

  1)例如:杯子是干什么用的?喝水

  2)用什么喝水?用杯子喝水

  5、认识颜色:红,黄,蓝,绿,黑,白

  在教授孩子颜色时一定要切记:红色与黄色要分开,绿色与蓝色要分开。

  我们一般先教给孩子红色,黑色,白色三种颜色,因为这三种颜色的色差比较大,利于孩子在视觉上分辨。

  6、认识形状

  1)理解(知道)例如:我们拿出2个形状,问:哪个是圆形,哪个是三角形

  2)表达:这是什么形状的

  3)泛化:例如:桌子是什么形状的?长方形。饼干是什么形状的?正方形

  7、对人物的认识

  1)基本人物: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哥哥,弟弟,姐姐等等

  2)职业人物:医生,警察,老师,司机,厨师等等。让孩子知道这些职业人物的基本工作性质。例如:厨师是干什么的?做饭的。

  8、对地点的认识

  1)命名(对地点的命名)例如:超市,医院,学校等等。

  2)对地点的应用:例如:生病了去哪?去医院。上学去哪?去学校。

  9、区分比较

  大—小,多—少,长—短,高—矮,厚—薄,如果孩子的学习能力较强我们可以忽略一些环节。

  1)理解:用相同的东西(让孩子抓住你所给的事物的主要特征,排除干扰)

  2)表达:哪个是高的?哪个是矮的?

  3)泛化:例如:我们拿出2个不同的物品,提问孩子:哪个大?哪个小?

  10、分类(一定要从较基础的开始)

  1)能吃的----不能吃的

  2)水果,蔬菜,动物:例如:让孩子把一类的放在一起(一样的放在一起),动物放在一起,水果放在一起。一定要切记:水果----蔬菜不能一起教给孩子。水果一定要选择颜色鲜艳的,蔬菜一定要选择绿色的。

  11、数学:(孩子对数字概念的理解)

  1)认识数字:1----10,认识并会写

  2)唱数与点数:A 唱数:1----100,段数:1---10,1---100,2---5,4---10。B 点数:摆成一条直线----摆成2列----拿出一堆数

  3)按数取物:给孩子一个数字,让孩子拿出相应

领取试听课
每天限量名额,先到先得

尊重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与链接:http://www.peixun360.com/8727/news/653604/违者必究! 以上就是南京鼓楼康语儿童言语社交康复中心 小编为您整理 认知训练的全部内容。

温馨提示:提交留言后老师会第一时间与您联系!热线电话:400-6136-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