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服务热线:400-6863-912

位置:聊城中公公务员培训学校 > 学校动态 > 行测常识判断历史考点-末乱世纷纷扰 烽火战役代代传

行测常识判断历史考点-末乱世纷纷扰 烽火战役代代传

来源:聊城中公公务员培训学校时间:2023/9/22 19:33:50

行测常识判断会考查历史知识点,比如三国时期。“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句话大家一定不会陌生,这便是出自《三国演义》回首句的名言,但一定要区分《三国演义》并非真实的历史,而是根据史书《三国志》改变加工而成的小说,里面的主要事件与《三国志》基本一致,但也有部分内容是加入了作者情感倾向的。《三国演义》一书中书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时期的纷乱历史事件,主要以描写各类战争为主,而提到东汉末年的战争,中公教育在此为大家总结一下东汉末年的战役。

 官渡之战 

东汉末年时期,各方势力交错分布,而官渡之战是三国时期场之战,一方是占据“青幽并冀”四州的袁绍,另一方是坐拥“兖豫徐司”四州的曹操。袁绍和曹操双方在争夺北方领地的过程中逐渐产生各种摩擦,较终在官渡地区爆发了官渡之战。虽然袁绍在兵力上占据的优势,但由于袁绍过于狂妄自大,用人和军事的指挥出现了严重的错误;外加袁绍麾下谋士许攸投奔曹操,并将袁绍的粮草囤积在乌巢一事告知给了曹操,曹操带兵一把火将袁绍的粮库烧掉,因此官渡之战,曹操大胜。在袁绍战败之后,曹操用了七年时间,将袁绍的北方四州吞并,此时的曹操将北方统一之后,转身望向了南方,看着滚滚东逝水的长江,心里又燃起了进军南下的想法,进而诞生了三国时期的第二场对决: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 

在曹操一统北方之后,并没有做过多的停留,第二年就率军南下,准备攻打南方。而此时诸葛亮正巧随着鲁肃一同前往江东,准备说服孙权共同对抗曹操,孙权当机立断,决定与刘备共同抵御曹操。但双方军事力量较为悬殊,曹操率领二十余万大军挥师南下,而孙刘联军仅用区区数万人在赤壁地区与曹操对峙。当时曹操军内爆发瘟疫,再加曹军不善于水战,因此曹操下令将所有战船用铁索连接起来。但当时天气突然变化,东风一起,火烧战船,使曹操军队迅速溃败。而在曹操撤退之时,孙刘联军也迅速出兵追击,逐渐分食荆州,为三国鼎立的局面打下了基础。但正如《三国演义》一文中开始的那句话,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乱世中没有永远的朋友,更没有永远的敌人,孙权和刘备很快就将继续撰写三国时期的第三场战役:夷陵之战。

 夷陵之战 

赤壁之战之后,刘备成功占据了汉中之地,并派遣关羽率军北伐曹操,关羽在襄樊之战中斩杀庞德、降服于禁、水淹七万曹军。曹操迫于无奈向孙权求援,关羽较终在败走麦城时被东吴擒获并斩首。刘备为了夺回荆州并为关羽报仇,和东吴陆逊在夷陵地区进入到了相持阶段。此时陆逊观察到刘备军队的营寨均为木质栅栏,且周围遍布茅草和木材,于是产生了火攻的念头,一把火将刘备的营寨全部烧掉,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火烧连营七百里”,而刘备见大势已去,较终逃往白帝城,将后主刘禅托付给诸葛亮,史称“白帝城托孤”。

在夷陵之战时,曹丕逼迫汉献帝让位,建立了魏国,史称“曹魏”;221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史称“蜀汉”;229年孙权称帝,定都建邺,史称“东吴”。而三国鼎立的局面也就正式形成了。

在考试中,三国时期的历史主要考查内容就是三国时期的各个战役,典型例题如下:

试题练习

东汉末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了政治上的优势,但真正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的是: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襄樊之战 D.夷陵之战

【中公解析】A。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在长江赤壁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为三国鼎立的局面奠定了基础,B选项错误;汉中之战是汉末三国时期,关羽和曹操之间爆发的战役,为后续夷陵之战埋下了伏笔,C选项错误;夷陵之战是三国时期刘备对东吴发动的大规模战役,是中国古代战争一次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D选项错误。官渡之战是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展开的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故本题答案为A。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历史常识,需要考生对三国时期的历史加以了解。

从上述例题可以看出,三国时期战乱频发,因此在学习三国历史时需要着重关注各方势力之间的战役及其历史意义,通过对不同战役历史意义的区分,进而选出较为正确的答案。三国时期的历史时间线并不是很长,相信大家都能够通过学习加强对于历史的了解!

领取试听课
每天限量名额,先到先得

尊重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与链接:http://www.peixun360.com/6818/news/662885/违者必究! 以上就是聊城中公公务员培训学校 小编为您整理 行测常识判断历史考点-末乱世纷纷扰 烽火战役代代传的全部内容。

温馨提示:提交留言后老师会第一时间与您联系!热线电话:400-6863-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