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服务热线:400-6863-912

位置:聊城中公公务员培训学校 > 学校动态 > 公基文化知识-汉武盛世之政治创举

公基文化知识-汉武盛世之政治创举

来源:聊城中公公务员培训学校时间:2023/4/29 17:25:39

  一代伟人在《沁园春·雪》写下——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秦始皇是中国位皇帝,对后世影响深远。汉武帝可与之齐名,就可知其功业必定非一般,其人也非一般。正如汉武帝在《武帝求茂才异等诏》中写道:“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用在他自己身上,再恰当不过。其一生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方面都有建树。这些功业也是事业单位常考的知识点,这一讲主要谈谈政治方面的成就。
  汉武帝作为一位伟大的政治家,政治方面的成就是其出彩处。分析中国封建社会时代的政治,着重从两个角度来分析:一是皇权和相权;二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因此下文也是从这两个方面来谈。
  汉武帝为了收揽皇权,打压相权,从而集中权力干一番大事业,设立内外朝制度。秦朝设立三公九卿制度,三公为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丞相负责政府,太尉掌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代表皇帝掌管奏章等事,有副丞相之称。丞相的权力极大,下设九卿,属于政府各部门,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汉承秦制,继承了三公九卿制度。况且汉初丞相多是功臣名将担任,颇有威望。比如汉文帝时期丞相周勃有诛吕之功,又是跟着汉高祖的老将。他的儿子周亚夫平定七国之乱,因功也被封为丞相。这就注定皇帝经常被丞相掣肘。作为一代雄主,汉武帝就必须削弱相权,巩固皇权。一个重要方法就是设立内外朝制度。所谓内外朝制度,就是皇帝组建自己的决策机构,负责中枢决策,视为内朝。内朝的构成人员多是内府人员、亲近大臣甚至军队将军。外朝还是三公九卿,主要由他们负责执行。决策权和执行权相分离,皇帝掌握决策权,而丞相负责执行,这样相权就得到极大地削弱。
  中央和地方历来是一个矛盾。地方太强就会出现尾大不掉,中央太强,地方就会丧失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可谓千古难题。但于封建帝王来讲,集权才是重要的。汉朝的制度脱胎于秦朝,又根据秦朝失天下的教训加以改进,并结合当时历史形势而创立。秦灭六国,看到分封制带来的数百年战争,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汉高祖灭项羽时,不得不通过分封异姓王来达成统一战线。韩信、彭越、英布等都被封王。异姓王终究是帝国的祸患,后来汉高祖和吕后一一诛杀这些异姓王,换成同姓王。汉初就是郡县制和封国制并存,是为郡国并行制。可随着时间的增长,异姓王传之几代,又有独立的财权、军权和人事权,必然对中央构成威胁,甚至取中央而代之。针对这种祸患,贾谊在《治安策》中向汉文帝建议“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可惜未得其时,没实施。到了汉景帝时期,削藩使得中央和同姓王大打出手,以致酿成七国之乱。平定七国之乱之后,封国势力得到遏制,但依然对中央构成威胁。为此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推恩令。推恩令和贾谊的“众建诸侯而少其力”有异曲同工之妙,深得统一战线之精髓——把自己的人搞得多多的,把敌人搞得少少的。以前诸侯王的土地都是传给嫡长子,但是实行推恩令后,不仅要将土地分给嫡长子,其他儿子也有份,这样诸侯王的土地就越来越少,势力也就越来越小,较后就只有食禄,没有权力,对中央的威胁就越来越小了。经过一系列操作,封国势力越来越小,郡县制得到进一步推广。矛盾是时刻存在着的,解决了一个矛盾,又会有新的矛盾。实行郡县制,郡守属于地方势力,对中央政令不执行又该如何。因此在地方设立刺史,负责监察地方。刺史其实也是来自秦朝,秦朝中央设立御史大夫,每郡设御史监察。当然刺史随着形势变化权力逐渐加大,到了东汉时期竟成为一州之军政长官,这又是汉武帝始料未及的。
  【试题练习】(单选)汉武帝采纳()推恩令,削弱诸侯王的势力。
  A.东方朔
  B.董仲舒
  C.主父偃
  D.朱买臣
  【中公答案】C。解析:汉武帝为了削弱诸侯王的势力,采纳主父偃的推恩令。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以上就是小编今天为大家分享的具体内容,如需进一步了解,或有任何相关疑问,欢迎大家在线咨询专业老师;也可以进入答疑中心给我留言,我会尽快与您联系为您解答,或者给我们留电,预约试听我们的课程,测试你的语言水平,领取备考资料,期待您的来电!点击网站首页,获取更多相关资讯。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与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联删

领取试听课
每天限量名额,先到先得

尊重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与链接:http://www.peixun360.com/6818/news/618245/违者必究! 以上就是聊城中公公务员培训学校 小编为您整理 公基文化知识-汉武盛世之政治创举的全部内容。

温馨提示:提交留言后老师会第一时间与您联系!热线电话:400-6863-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