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服务热线:400-6263-705

位置:贵阳文都考研 > 学校动态 > 贵州考研暑假班报名中

贵州考研暑假班报名中

来源:贵阳文都考研时间:2024/4/22 15:17:21

贵州考研暑假班报名中,贵州暑期考研培训机构入学测试,量身定制考研培训方案,提炼教学考点/定制强化习题/技巧总结和带练文都在线考研。

  [312心理学考研]发展心理学冲刺复习知识点:婴儿的依恋
  报考心理学考研的考生需要掌握哪些复习知识点呢?心理学考研栏目为各位考生提供“[312心理学考研]发展心理学冲刺复习知识点:婴儿的依恋”备考资料,希望可以给备战心理学专业的考生提供帮助。
  婴儿的依恋
  1.依恋的概念
  依恋:是个体与主要抚养者(通常是母亲)之间较初的社会性联结,也是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
  2.依恋产生的原因
  (1)精神分析理论家认为依恋产生于母亲对婴儿的哺育行为,由于哺育满足了婴儿的生理需要,减轻了婴儿内驱力的强度,母亲是食物的来源,于是与母亲建立了依恋关系。
  (2)行为主义理论家也强调哺育行为的重要性,主张依恋是一种习得性行为,母亲在婴儿饥饿时满足了婴儿的需要,母亲的姿态、声调、容貌等成为食物到来的信号,因此婴儿对母亲产生了依恋。
  (3)哈洛(H.F.Harlow)等人的恒河猴实验表明,除了吃奶的满足外,还有某种东西(身体的接触)对婴儿和父母之间的依恋关系起作用。
  3.依恋的阶段
  依恋不是突然发生的,它是婴儿在同母亲较长期的相互作用中逐渐建立的。鲍尔比(J.Bowlby)指出,哺育不是依恋情结产生的基础,依恋对物种的繁衍生存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它本身是有深刻的生物学根源的。鲍尔比提出了依恋发展的四个阶段:
  (1)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从出生到3个月)
  反应的较大特点是不加区分、无差别的反应。婴儿对所有人的反应几乎都是一样的,喜欢所有人的声音。这时候婴儿能够辨认自己母亲的微笑和声音,但是还未对她形成依恋。
  (2)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3—6个月)
  婴儿对熟悉的照料者和陌生人会作出不同的反应。当他们知道自己的活动会影响周围人的行为时,他们会开始发展出一种信任感,即自己发出信号时照料者会做出相应的反应。
  (3)特殊的情感联结阶段(6个月—2岁)
  对熟悉的照料者的依恋已经很明显。婴儿特别愿意与母亲在一起,对母亲明显依恋。与此同时,婴儿会表现出分离焦虑,在他们依赖的成年人离开时会变得不安。婴儿对于陌生人的态度变化很大,见到陌生人,大多不再微笑,而是紧张、恐惧甚至哭泣、大喊大叫。
  (4)目标调整的伙伴关系阶段(2岁及以后)
  表征能力和语言的发展让婴儿能够理解某些影响父母的来与去的因素,并能够
  预测他们什么时候回来。因此,分离焦虑就会减弱。这时候婴儿开始与照料者谈判,会提出要求,会劝说他(她)改变目标。
  鲍尔比认为,经过这四个阶段以后,婴儿会建构起一种与照料者的持久情感联系,婴儿会把这种联系当作父母不在时的“安全基地”。
  4.依恋的研究方法——陌生情景法
  陌生情景法是由艾斯沃斯(M.Ainsworth)和其同事创立的,用于测量依恋的实验工具,它先安排母婴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中,然后让婴儿分别经历母亲离开、陌生人进入等情境。观察婴儿在与母亲分离和相聚的过程中,以及面对陌生人的过程中的表现,从而对婴儿的依恋类型进行判断(判断儿童的前史、现状,并对其未来人际关系的发展进行推测)。
  陌生情境法的标准操作包括7个步骤:
  ①婴儿自由探索,母亲在一旁观看;
  ②陌生人进入,起初沉默不语,然后(1分钟后)与母亲交谈;再过1分钟,陌生人走近婴儿,与其玩游戏;
  ③母亲离开,陌生人与婴儿留在一起活动;
  ④母亲返回,安抚婴儿,陌生人离开;
  ⑤母亲离开,婴儿单独留在室内;
  ⑥陌生人返回,与婴儿一起活动;
  ⑦母亲再次返回,重新安抚婴儿,陌生人离开。
  研究者记录婴儿的行为包括:操作玩具时的活动方式;啼哭与紧张表情;尝试与陌生人接近的倾向;引起母亲注意的尝试等。研究者特别注意观察的是,每次母亲再回来时婴儿的动作与表情。

领取试听课
每天限量名额,先到先得

尊重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与链接:http://www.peixun360.com/6218/news/721047/违者必究! 以上就是贵阳文都考研 小编为您整理 贵州考研暑假班报名中的全部内容。

温馨提示:提交留言后老师会第一时间与您联系!热线电话:400-6263-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