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服务热线:400-0358-011

位置:扬州秦学教育 > 学校动态 > 郑板桥的“难得糊涂”

郑板桥的“难得糊涂”

来源:扬州秦学教育时间:2021/4/21 16:45:57

    试以清代书画家“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为例,说明仁义忠厚一向为境界高尚者所重。郑板桥书写过一幅“难得糊涂”的横额,在社会上广泛流传。
    有些人以为这是在宣传圆滑自私、不分是非、明哲保身的处世哲学,其实,这曲解了板桥的良苦用心,把“难得糊涂”误成孔孟批判的乡原了。

    板桥在此横额下有几句解说:“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再联系板桥为人行事,“难得糊涂”的真义是劝人在处理利益关系时,多一点忠厚利他之心,少一点个人盘算之机,不斤斤计较,而能忍让吃亏,多做善事,使自己心安理得,并不望求回报。这是一种很高的道德境界,是大智若愚,是经由大聪明的反思得来的。板桥的“糊涂”,乃是以仁爱为本的“中庸”的兼顾,不是以私心为本的乡原的世故。


    板桥还写过一幅“吃亏是福”的横额,并注曰:“满者,损之机;亏者,盈之渐。损于己则利于彼,外得人情之平,内得我心之安,既平且安,福即在是矣。”这里有儒家“与人为善”的情怀,又有道家“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的智慧。有仁义之心的人才能做到难得糊涂,民间称之为“厚道者”,板桥就是为人厚道的典型。
    雍正十年(1732),郑板桥在外地寄给堂弟郑墨的家书中说:
    愚兄为秀才时,捡家中旧书簏(竹箱),得前代家奴契券,即于灯下焚去,并不返诸其人。恐明与之,反多一番形迹,增一番愧恧。自我用人,从不书券,合则留,不合则去。何苦存此一纸,使吾后世子孙,借为口实,以便苛求抑勒乎!如此存心,是为人处,即是为己处。若事事预留把柄,使入其罗网,无能逃脱,其穷愈速,其祸即来,其子孙即有不可问之事、不可测之忧。试看世间会打算的,何曾打算得别人一点,直是算尽自家耳!可哀可叹,吾弟识之。
    板桥虽是平民之家,而属书香门第,故祖辈雇有佣工,存留契券。板桥有一颗仁厚之心,将家中所存雇佣合同一概烧掉,不仅免其返还,而且使这桩以佣还贷之事归于无形,也能避免后代有人持券向欠者索求。此事非君子难以为也。
    家书借此事而发的议论更是精彩:为人与为己是一致的,“爱人者人恒爱之”;反过来,“害人者人恒害之”,那些设套陷害他人的小人,到头来必害到自己身上,或者贻害于子孙后代,“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这使人想起《红楼梦》中那句名言:“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这是历史昭示的真理。
    板桥于乾隆年间中进士,在山东潍县(今潍坊市)做了七年县令,以仁厚爱民之心为百姓分忧解困。他写诗表达自己心绪:“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他关注民间疾苦,与农民同忧患,如《悍吏》诗揭露当时吏治之残暴:“悍吏沿村括稻谷,豺狼到处无虚过”“悍吏贪勒为刁奸。索逋汹汹虎而翼,叫呼楚挞无宁刻”。《逃荒行》诗为当时发生自然灾害而逃难的百姓忧伤:“十日卖一儿,五日卖一妇。来日剩一身,茫茫即长路。长路迂以远,关山杂豺虎。天荒虎不饥,盰人伺岩阻。”
    乾隆年间,潍县大旱,灾情严重,穷苦人家卖儿卖妻,逃荒外地。板桥作为县令使出浑身解数救灾:令乡绅大户开设粥场,接济饥民;封存粮商仓库,令其平价出售;捐出个人薪俸,发放给穷人;修城建垛,招灾民赴工就食;下令开官仓赈贷。有时在情急之下,来不及等待上司批文便开仓放粮,遭到上司斥责后,又有一些富商监生从旁挑刺攻击,遂受记大过处分,于是辞官返乡。他意识到好官难为,不如回家画兰竹。他画竹并题诗《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秀竹,秋风江上作渔竿。”他是两袖清风离开县衙的。
    《清代学者画像传》说:“去官日,百姓痛哭遮留,家家画像以祀。”他心中惦念着百姓,百姓心中也惦念着他。他是君子式的清官,至今在民众心中丰碑犹存,他的仁民事迹家喻户晓,受到人民代代不绝的纪念。
领取试听课
每天限量名额,先到先得

尊重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与链接:http://www.peixun360.com/3767/news/349572/违者必究! 以上就是扬州秦学教育 小编为您整理 郑板桥的“难得糊涂”的全部内容。

温馨提示:提交留言后老师会第一时间与您联系!热线电话:400-0358-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