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服务热线:400-6136-679

位置:南通康语儿童语言康复机构 > 学校动态 > 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儿童社交沟通的个性化游戏

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儿童社交沟通的个性化游戏

来源:南通康语儿童语言康复机构时间:2023/2/6 14:01:13

  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儿童会表现出社交沟通方面的缺陷,此时就会需要为了促进孩子的关系建立,针对性地选择“治愈因子”,开展符合儿童需求的个性化治疗。

  一、自我表达

  为什么自我表达能促进社交沟通能力提升?

  自我表达,即个体使用恰当的方式展现自我,给其他的个体留下恰当印象的同时,建构与他人的社会交互关系,较终使得交互关系能够达到双方理想结果。对儿童而言,他们仍在发展中,因此在自我感觉、自信和表达自己的信心方面仍然有很大的局限;


  所以在面对被邀请进入一段关系时,对于安全和接纳的需求会比成人来得更多。儿童通常被限制表达自我,很少有机会让自己的感受完整地表现出来。

  其背后原因是,因为成人认为孩子是透过行为来展现其感受,但是这些行为却经常违背成人的标准因而会被禁止。而特殊儿童,他们往往比常规儿童更加缺乏自我感知及表达能力,因此他们的内在比一般儿童更为混乱和压抑。

  如果能够带领儿童进入一个配合他们发展程度的,接纳及真诚的治疗关系中,且允许和欢迎他们表达自我,促进自我表达与交互能力的提升,这种“因子”就能帮助儿童提升社交沟通能力。

  游戏如何促进自我表达

  游戏拥有帮助孩子自我表达的力量,它允许儿童自由探索情绪、经验和关系、对儿童发展相当关键。游戏就像孩子的语言一般,所有的游戏都是自我表达,儿童无法只出现游戏却没有表达自我,就如同成人成人不可能在没有自我表达的前提下对话。

  1、游戏是儿童自然的语言。儿童,尤其是特殊儿童,通常没有储备的词汇来表达他们的情绪和对情境的了解。玩具是儿童的词汇,游戏是他们的语言。学者相信游戏是较符合儿童发展原则的表达模式,他们能够在游戏过程中不带有迟疑和恐惧、完整地表达自己。

  在游戏治疗中,儿童可以通过游戏这个自然的自我表达媒介,“玩出”他的感受与困惑,这一过程就像我们成人对他人“说出”他们的困惑一样。众所周知,幼儿缺少词汇和抽象思考能力去使用口语准确表达他们的内在世界,特殊儿童在这方面更是难上加难。

  然而,通过“游戏”这个自然表达的媒介,他们可以立即表达自己的感觉、想法和愿望。儿童发展学家皮亚杰曾说:“对儿童来说,仅用集合式(collective)的语言来表达主观感受不够充分,透过游戏才可能让儿童实时的、动态的和个性化的表达自己。”

  他更进一步用认知发展研究来举证,相对于使用抽象的口语来自我表达,处在感知觉和前运算时期的儿童而言,使用具体游戏和活动作为表达媒介才是较合适的。

  2、游戏让儿童能用第三者的立场说话。假扮游戏(pretend play)让儿童能用“第三者的立场”说话。对儿童而言,某些想法、感受和行动很难直接地表达出来,或者其难以使用恰当的方法来表达。

  然而透过娃娃、玩偶和其他假扮的角色,他们能够更为顺畅地表达自我。在游戏中,儿童能将强烈的感受或情绪投射到游戏的玩具上,为情绪表达创造一个安全且可控制的空间。

  有些儿童会选择刻意地避免谈论一些负面的感受或情绪,透过有安全距离的象征(玩具),他们就有机会表达感受并且理解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事情。

  这一过程能让儿童对经验和情绪获得控制感,带来自我调节能力的提升。

  3、游戏允许与真实生活不一致的情形发生。假扮游戏中,儿童能表现出与真实生活有差距,在真实生活可能不会表达的情绪、想法、愿望和幻想。

  游戏让儿童在面对不安的事情可以合理的否认;也就是,游戏允许孩子中止游戏中的体验,甚至构建出与真实情况不一致的场景来满足内心的愿景。在假扮游戏中,儿童能够拥有自由尝试新点子是否适宜的机会,并乐在其中。

  二、正向情绪

  正向情绪,是指那些对生活有着正向作用、有益于人际交往的情绪,比如开心、自信、欣赏、放松、和谐等等。

  “我想不出其他任何人比你对灿烂笑容、笑声和正向情绪(喜悦、欢笑、兴奋、心流、快乐和其他)知道的更多。”作家用如此优美的语言来形容正向情绪,而我们许多的孩子迫切需要的,就是这些正向的感受。

  为什么正向情绪可以促进社交沟通能力提升

  正向的情绪能够激发人对任务的主动性以及内驱力。当一个人对一项任务抱有正向情绪时,我们便会更容易投入眼前的任务,地学习并养成专注的习惯。正向情绪也能够改善身体健康,改善社交功能及减少负面行为。

  在社交活动中,人们更倾向于与常表现出正向情绪(如微笑)的个体进行合作,他们也更容易被群体接纳。因此无论是成人在治疗中展现正向情绪及促进儿童感知、表达正向情绪,都能帮助儿童提升社交沟通能力。

  游戏如何带来正向情绪

  1、游戏本身就是“目的在获得乐趣的活动”。人们对游戏的定义是“自发的、有乐趣的、自愿的、非目标导向的”活动。根据美国游戏机构的看法,游戏有以下几个基本属性:

  (1) 显然无目的;

  (2) 自愿的;

  (3) 本质上有吸引力;

  (4) 不受时间限制;

  (5) 可能减少游戏者对自我的意识;

  (6) 充满即兴潜能;

  (7) 可能唤起延续的欲望。

  儿童进行游戏不是为了任何实用价值,它既不是强制性的,也不是任务要求的。通常,当人们会在游戏中忘记时间的流逝,经历自我意识的减轻,不再担忧他们的局限性或别人怎么想他们。

  因为即兴,游戏者可以避免被困在僵化的行为模式,会去改变或忽视规则。当人们因为游戏的愉快和乐趣而玩,他们通常想要继续做下去或者以后再做一次。这些属性就是让游戏带来正向情绪的精髓。

  2、游戏促使大脑释放“快乐化学物质”。心理生物学研究领域的科学家将他们的研究焦点放在游戏和它在大脑社会酬赏机制里的角色。此领域研究者将他们的发现很贴切地总结在《游戏的欢乐:针对社会酬赏的药理洞察》 (The pleasures of play:Pharmacological insights into socialreward mechanisms)一文中(Trezza et al.,2010):

  “社会游戏是一个自然的增强物,与神经传导物质诸如、多巴胺、正肾上腺素等药物起到正面效果有密切的关系,也和动机的、欢乐的、认知方面所得到的自然酬偿有关;

  亦即神经传导物质同样地在社会游戏的表现上扮演一个重要的调节角色。”(p.463)。换句话说,游戏能够促使大脑边缘系统释放出“快乐化学物质”,并且创造正向情绪。

领取试听课
每天限量名额,先到先得

尊重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与链接:http://www.peixun360.com/3414/news/592117/违者必究! 以上就是南通康语儿童语言康复机构 小编为您整理 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儿童社交沟通的个性化游戏的全部内容。

温馨提示:提交留言后老师会第一时间与您联系!热线电话:400-6136-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