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服务热线:400-6136-679

位置:南京康语儿童语言康复机构 > 学校动态 > 教授孤独症儿童提问“为什么”的干预程序

教授孤独症儿童提问“为什么”的干预程序

来源:南京康语儿童语言康复机构时间:2022/9/26 9:44:06

  孤独症儿童询问信息是一项重要技能

  普通儿童一般在2-3岁时,会问“为什么”;在4-5岁时,会问“什么时候”“怎么样”。也有学者认为儿童通常先学会“什么”“在哪里”,然后学习“谁”“为什么”“什么时候”“怎么”,较后学习“哪个” 和“谁的”。相比之下,孤独症儿童通常需要特定的教学来学习这些技能。

  关于教授“为什么”的研究可能存在以下难题:D一,难以将这一指令置于自然强化物的控制之下,因为结果(即有关原因的解释回复)可能无法作为某些孤独症儿童强化物。

  第二,为某事提供一个理由通常是一种消除性动机操作(AO),因此建立动机操作(EO)用于“为什么”的情况下较难操作。

  尽管教授“为什么”面临挑战,但学会询问信息能使孤独症儿童从环境中接收重要的、未知的信息;减少问题行为的发生;有利于扩大语言技能和社交机会。因此,本期小编为大家介绍的是用于教授孤独症儿童提问“为什么”的干预程序,具体内容如下:

  1、环境设置

  干预地点:该研究在大学孤独症中心的房间里进行,或在儿童的家中进行。

  干预场景:选择三种不同建立动机操作(EO)的条件下进行,(1) 限制接触偏好物;(2) 观察情绪反应;(3) 指出非常规事件。该研究根据这三种建立动机操作的条件分别设计三种干预场景的相关教学,详见表1、表2、表4。

  2、目标行为

  在 EO 探测期间,当儿童在不被允许后/视频结束后/指出非常规事件后,能独立提出完整的信息要求,即“为什么我不能拥有它?”“他/她为什么这样做?”“为什么会在那里?”。

  其中,指出非常规事件是指儿童在教室/房间/走廊等地方,能指出/说出本不该出现在该地点的事物(例如,房间的地板上有雪球、电脑椅上摆满了水杯),并在5秒内告诉教师。

  达标标准:

  (1)在有完整脚本的条件下,儿童连续两次的正确回应率达;

  (2)在没有脚本的条件下,儿童能独立、连续两次的正确回应率达,则表示掌握该技能。

  3、干预设计

  干预前评估

  偏好评估:确定儿童喜欢的12种物品和12种相似的替代物品。

  技能评估:是否能复述录音机播放的三个问题(每个问题控制在6个音节以内);是否具备共同注意力;是否能命名人的面部情绪;是否能根据问题选出想要的物品。

  干预过程

  (1)限制接触偏好物场景

  材料:选择板,即用一块30厘米×35厘米的层压板,贴有尼龙贴扣,一侧有 12 张儿童偏好物的图片,另一侧有 3 张用于泛化探测的物品图片制作成的选择板。使用录音机提供仿说提示。

表1  限制接触偏好物场景教学

  (2)观察情绪反应场景

  材料:使用笔记本电脑播放情绪反应的视频,共48 个视频,描述了4个不同的人的7个情绪反应和不同原因(见表3),以及28个描述日常动作/活动的视频。视频中所涉及的情绪反应是三名学生均能理解且适合年龄的反应。使用录音机提供仿说提示。

表2  观察情绪反应场景教学

表3  情绪反应的例子

  (3)指出非常规事件场景

  材料:设置60个不同的场景,这些场景被认为是明显的,且在教学环境中不太可能出现的(见表5)。使用录音机提供仿说提示。

表4  指出非常规事件场景教学

表5  非常规事件的例子

  4、研究结果

  三名孤独症儿童均学会了提问“为什么?”,并且能对新刺激(其他人员、不同选择板)和新环境(图书馆、户外)进行泛化,且具有良好的维持效果。

领取试听课
每天限量名额,先到先得

尊重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与链接:http://www.peixun360.com/3378/news/565422/违者必究! 以上就是南京康语儿童语言康复机构 小编为您整理 教授孤独症儿童提问“为什么”的干预程序的全部内容。

温馨提示:提交留言后老师会第一时间与您联系!热线电话:400-6136-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