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服务热线:400-6136-679

位置:无锡大米和小米儿童康复中心 > 学校动态 > 7岁自闭症男孩自理能力超同龄NT,妈妈的策略很简单

7岁自闭症男孩自理能力超同龄NT,妈妈的策略很简单

来源:无锡大米和小米儿童康复中心时间:2024/4/26 10:40:37

  康康7岁,可以自己穿衣服,可以把自己的东西收拾好;妈妈下厨时,他还可以打下手,帮忙洗菜,剥蒜,削黄瓜,切番茄、土豆等等。

  康康2岁多就被诊断为自闭症,但7岁时自理能力超过很多同龄的普通孩子。他靠的是什么?

  康康1岁零9个月被确诊为谱系障碍,2岁半开始就接受专业干预,是及时发现、科学干预的典型案例。不过,对于康康的成长,他的督导梁哲源(从康康入学开始即是康康的OT康复师)认为,不单是机构的功劳,更多是机构和家庭共同创造的整体环境让孩子自身愿意进步。

  2岁半到4岁之间,康康每天在大米和小米广州盈丰中心接受6小时的高强度干预。他家距离中心较远,每天早上7:30出门,晚上8:00左右到家。

  这种状态大约持续了两年,他的妹妹出生了,大人的时间和精力再也难以维持这种高强度的干预。与此同时,他也出现了一些厌学情绪。

  因此,家长不得不为他减少了机构干预的时间,每周机构干预两次,剩下的时间是居家干预和游历,但始终保持着家庭和机构的协作。正是这些因素和经历,才塑造了自理能力超过很多同龄普通孩子的康康。

  生活中学习,

  吸引他主动融合进来

  “很多时候,从生活中学习更重要。”督导梁哲源说。

  在机构干预时,梁哲源发现康康特别喜欢收纳东西。收纳东西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方法,还可以借助工具等等,于是,梁哲源设计出一系列干预方案发展他的手部精细动作。

  梁哲源认为,孩子们不能只在课堂上练习,更要在生活中练习,所以,“我们在设计上课的活动时,还要考虑到它也可以转化为能够在家离开展的活动,这样,家长也能够根据目标。在家开展练习”。梁哲源建议康康的家长也要在家里帮助他练习手部精细动作。

  针对包括康康在内的所有在大米和小米的个案,盈丰中心的康教团队内部多年来也做过很多次的跨之间的交流,包括发展行为、ST以及OT之间的沟通,期间康复师与督导、督导都会参与到个案的讨论中,给予较有效的支持。再加上团队与家长、个案家庭保持较密切的协作,为达到完成更多的干预目标而努力。

  比如康康的家长特别注重培养他的生活自理能,所以康复师就会根据这样的期待设计干预目标和计划,在课堂上设计的很多游戏,也会考虑到如何在实际生活里运用。

  “康康的家人很注重培养生活自理能力,敢放心大胆地在生活中让他去用。哪怕他做得不够好,也要让他去做。做着做着就有信心了。”梁哲源说,“在家可以开展很多生活自理的活动,比如折被子、晾衣服、做饭的时候打下手等等。但很多家庭并不注重这些,而拼命在机构干预的路上跑。

  康康的妈妈李女士,年轻而又智慧。她认为,如果强迫孩子做什么,或者对他提出要求,他就不愿参与。所以她对孩子不提要求,不给他压力,而是慢慢吸引他参与家务,让他主动融合进来。

  比如,妈妈先和妹妹一起切水果、榨果汁。刚开始,康康不感兴趣,也不看她们。他自己玩,但他玩得无聊了,就瞄她们两眼,之后某个时刻就会跑过来,在旁边看着她们玩。

  妈妈就问,你想不想试一下?便教他拿刀把苹果切开,一起榨个果汁喝。他觉得挺有意思的,就一起做了起来。

  3个重要理念贯穿居家干预

  居家干预时,李女士把重点放在生活方面,提升自理能力。

  比如说,康康想喝水,妈妈就问他,你要不要自己倒一下?给他创造一个机会。以后,他渴了,就可以自己倒水喝了。但这会付出一点代价,可能会打烂几次东西,“但没关系,打烂了就利用这个机会教他碎片很危险,再教他怎么把碎片清理干净,增加自己的安全。”李女士说。

  李女士认为,有3个重要的理念贯穿在她居家干预的整个过程。

  1. 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大人要调整自己对孩子的期待,使之更符合实际。你不能期望他处处都和普通孩子一样。

  比如康康已经7岁了,早就到了上幼儿园的年纪。在他5岁时,妈妈为他精心选了一家理想的幼儿园,老师很好,环境也比较包容,很尊重小朋友,幼儿园还特别为他安排了一个专门的工作区,配了一个专门的老师。

  但尝试之后,他并不适应,不太理解教室里的活动规则,没有耐心看老师的演示;有时在教室里跑来跑去,影响他人;有时甚至离开教室,独自跑到餐厅、活动室、寝室等场所去玩;他也不知道怎么和小朋友相处,难以融入到集体里。

  李女士想,这么包容的环境都适应不了,那去别的地方就更难了。所以不再勉强,不再强迫他一定要适应这个环境,还是带着他去外面玩,去做他喜欢做的事情吧,尊重孩子自己的节奏。

  2. 对于可能会发生的负性事件,要先在自己的内心做一番心理建设。这样,当事情真的发生时,就能以稳定的情绪去面对。

  3. 生活中的任何事情都是干预的切入口。即使打烂了东西,也是干预的机会。

  李女士认为,大人要给孩子更多的试错机会。“我们自己小时候也犯很多错误。这一点,我们也要消化好”。

  “重要的是,要事先预料接下来可能会产生的后果,预想较糟糕的结果是什么,并且心里要提前接受。所以当事情发生后,连较坏的结果我都已经想过了,实际情况不会太大超出我的预料,所以我都能接受。”李女士说。

  李女士还特别注重儿子和女儿的融合,让他们俩一起玩。

  有一次,李女士发现女儿很喜欢用陶泥做手工,便给他俩各买了一个淘泥机和陶泥,让他们在家里玩。在家里玩泥巴,很多大人都不能接受,会把家弄脏,收拾起来很麻烦,家里的老人也反对。

  但妈妈安排他们只能在阳台上玩,并事先制定好规则,不能往楼下去丢东西,尽可能地保持家里的清洁,如果把家里弄脏了,就要一起收拾等等。交代好规则,就让他们自己去玩,大人不再过多地干预了。

  随着妹妹越来越大,能力也越来越强,不太愿意跟哥哥玩比较简单的游戏了,所以李女士又调整方向,多让他们一起运动,游泳、跑步、散步等等,增加户外活动的时间。

  从怕水到带他学游泳,

  宝妈怎么做到的?

  疫情结束后,李女士发现康康有些许厌学情绪。她较初以为他可能对中心或者这种干预模式有点厌烦了,就带他去别的机构,结果,他也不愿去。

  因此,她把机构干预时间从原来的一周干预5天减少为2天,干预的时间从原来的6小时减少到2~3小时。剩下的4天,她就尽量带他们去旅游。现在,他们几乎把广东省内的所有城市都玩了一遍。

  李女士发觉效果不错,康康的各种反应都比想象中好很多,而且,在游历中,她还发现了他的很多新的兴趣,并据此加强、拓展。

  比如康康以前很怕水,但游历中,妈妈发现他其实喜欢玩水,但他害怕规模比较大的水域,如大游泳池等等。但只要大人抱着他下水,他就愿意去玩。

  那怎么办呢?李女士自己也不太会游泳,以前也怕水,但为了儿子,她就抱着他下水。一开始他仍然很害怕,很抗拒,那是一种自然的生理反应,整个人像树熊一样挂在妈妈身上。妈妈心里知道,要花很多时间帮助他建立安全感。

  她就抱着他,先在比较浅的水里泡着,做一些亲水的动作,还拿个玩具在水里玩。慢慢地,他就接受了。又,他可以进到更深的水里了;又,他又可以扶着游泳池的边自己走了;慢慢地,在水淹到脖子的深度,他可以自己扶着游泳池的边走圈了......

  游历过程中,只要有水的地方,妈妈都带他去玩。等到水淹到脖子的高度他都不怕了。这时候,李女士觉得可以为他请一个游泳教练了,帮助他增加更多的水上活动。

  今年4月份她给他请了一个游泳教练。“现在他可以在游泳池里吧嗒几下了,可以游2、3米的样子,潜水大概有几秒钟,潜在水里可以一直踢腿。我觉得进步真的好大”。

  在回顾这段经历时,李女士总结认为,大人首先要善于观察,发现孩子的兴趣;再帮助他构建长期的干预计划;再通过他信任的那个人引导他去拓展兴趣;等到孩子可以独立应对时,大人再慢慢退出。

  有方法,有策略,也有耐心

  李女士还曾尝试帮助他发展更多的运动项目,比如球类等等,但较后发现都不适合他。那时候,她倍感挫败,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感觉所有的方向都是错的。现在回头来看,较重要的还是“发现孩子的兴趣”

  现在,康康减少了机构干预的时间,但增加了他感兴趣的活动的时间,尤其是游泳,一周有两个半天有专门的教练,其它时间,只要他想游,就可以去游。

  不过,在居家干预和游历过程中,妈妈自始至终都和康复师保持着密切的沟通,在钉钉群里通过口述或视频分享游历经过,以及孩子的表现,上传信息,交流心得等等。而康复师会因此提出在外面的干预建议,甚至对整个干预目标和计划做出灵活调整。

  “作为康复师,我们会发散思维,引导家长如何把干预目标带到户外去。家长接着又分享干预的效果。这其实也开阔了我的眼界,原来在外面也可以做这些干预!”梁哲源说,“我引导家庭,家庭又启发了我。我们相互交流,相互学习。”

  让孩子保持愉悦的心情,比教给他某个技能更重要。

  梁哲源还记得,康康刚来中心时的情景,什么都不敢碰,什么都不敢探索。让他去玩玩具,他都不敢。前两周,每天上课都要哭。那时候还出现语言退化现象。

  但现在,他想玩的东西越来越多,他能够做的事情也越来越多,他的自主意识越来越强,可以表达自己的需求,也会想办法满足自己的需要。现在即使没人陪着,他自己也能打开教室的电子门了。

  “在干预过程中,我个人更注重创造愉悦的氛围。让孩子保持愉悦的心情,比教给他某个技能更重要。另外,我觉得家庭的陪伴很重要。”梁哲源说。

  康康的成长固然得益于机构干预,但妈妈的价值也非常重要。李女士说,她80%的精力都在康康身上。她之前是创业者,在康康被确诊为自闭症后,只能上半天班,后来干脆退出公司,成了自由职业者,全身心地陪伴孩子。

  李女士想得很清楚,之所以暂时放弃工作,是因为现在还是康康可塑性较大的年龄段,因此多给他一点陪伴。等到他越来越独立了,或者更多地需要他自己独立应对环境,不再每一秒都需要她陪伴时,她就会调整自己的状态,增加工作时间,为孩子创造更多的经济保障。

领取试听课
每天限量名额,先到先得

尊重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与链接:http://www.peixun360.com/10021/news/722015/违者必究! 以上就是无锡大米和小米儿童康复中心 小编为您整理 7岁自闭症男孩自理能力超同龄NT,妈妈的策略很简单的全部内容。

温馨提示:提交留言后老师会第一时间与您联系!热线电话:400-6136-679